丁英順
九一八事變后,陶行知就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廣泛聯系,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更是與在國統區開展革命工作的周恩來建立了深厚情誼。每當政治形勢發生變化,或是育才學校遇到較大困難時,陶行知總是去曾家巖50號向周恩來請教、商量,回來經常感嘆“去時腹中空,回時力無窮”。周恩來與陶行知交往過程中留下的諸多文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與愛國民主人士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戰斗情誼。
為育才學生題詞:
一代勝似一代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陶行知作為國民外交使節出訪歐美亞各國,于1938年10月1日回到武漢。次日,《新華日報》即以《陶行知先生昨歸國抵漢,談各國援華運動》為題,熱烈報道他在海內外的宣傳活動。10月5日,陶行知第一次拜會了神交已久的周恩來,對周介紹的國內抗戰形勢以及延安解放區情形留下了深刻印象,深感“蒙其指示甚多”,備受鼓舞。
1939年7月,在周恩來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陶行知在重慶北碚創辦了戰時第一所難童學?!艑W校(后遷至合川草街鄉鳳凰山上的古圣寺),并任校長。周恩來非常支持育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曾對學校的地下黨支部明確指示:支部在學校里要搞好團結工作,首先要幫助陶先生把育才辦好。育才學校也聘請了許多共產黨員擔任教師和其他重要崗位。陶行知還多次邀請博古、吳玉章等來校講學。
1940年秋,國民黨頑固派陰謀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重慶政治形勢日趨緊張。由于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陶行知等民主人士的處境更加困難,國民黨當局經常找借口刁難甚至揚言取締育才學校。為了幫助陶行知和育才師生認清形勢,做好應變措施,9月22日,周恩來、鄧穎超在南方局文化組組長徐冰、婦女組副組長張曉梅的陪同下,來到北碚陶行知家中。當晚,周恩來、陶行知秉燭夜談,縱論時事和教育事業。周恩來指出,育才學校的前途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有備無患;另一方面要教育廣大師生,在極端困難時堅持工作,樹立最后勝利的信念。
第二天,周恩來等在陶行知的陪同下看望了住在北碚的文化教育界和科技界知名人士,并參加了一場小型的時事座談會。曾親歷會議的胡風回憶:周恩來副主席到北碚來了,決定由陶行知出面邀請一些客人,記得我也附了一個名的。由我請復旦諸人到北碚聚餐一次,到了有二三十人,都是在北碚的文化人和復旦的教授們。陶行知主持,并請周副主席講話?,F在能記起的,只是由于當時正是蔣介石醞釀第二次反共高潮之前,他講話的主要意思是鼓勵團結、進步、堅持抗戰的信心,反對分裂、倒退、投降的危機。
9月24日,陶行知又陪同周恩來等乘舟沿嘉陵江逆行30里,至合川草街子,再步行兩個多小時,來到鳳凰山上的育才學校。當晚,周恩來對育才的全體教師作了政治報告,并與育才地下黨支部書記廖意林等詳細分析了形勢嚴峻后黨員教師的轉移計劃。
25日,育才學生在餐廳舉行了一場熱烈的歡迎會。繪畫組的伍必端回憶:陶先生陪著周恩來、鄧穎超來到大廳,老師們、同學們不停地拍手歡迎,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周副主席。他是一位非常漂亮的人,濃眉大眼,兩眼特別有神,他的夫人鄧穎超是位非常慈祥和藹的婦女領袖,他們一直開心地笑著,看著每個孩子。
周恩來走上講臺鼓勵道:“你們這些孩子,大都是從戰火紛飛的地方輾轉流離,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里,能夠在育才學習是最幸福的。你們都是科學家或藝術家的幼苗,扎根在這塊教育的園地里,有著像陶先生這樣的園丁精心培養,一定會長成像鳳凰山的參天大樹一樣,成為建設國家大廈的棟梁?!?/span>
他看看站在右邊的大會主席楊秉蓀(12歲,音樂組學生),再看看站在左邊的大會司儀孫振俠(13歲,戲劇組學生),深情地說:“你們這一代比我小時候強多了。各個組的壁報都辦得好,可以看得出你們讀的書很多,知道的事也多。小小年紀就能當大會主席、司儀,已經是小演說家了。我像你們這般年紀,還在黑暗中摸索,讀的是陳舊的書,受的封建主義教育,脊背上還拖著一條長辮子呢!”聽到這里,全場歡笑起來。
周恩來又簡要地講了國內外形勢,說明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一定是我們的。最后,他更是滿懷信心地說:“今天你們這一代太幸福了,學校里有很多好老師,圖書館里有大量進步書刊,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為真理而斗爭,為新中國的遠大前程而斗爭?!?/span>
一位小同學站起來天真地發問:“周伯伯,請問,中國革命還要多少年才能成功?”周恩來微笑著回答:“這個時間,我也不好回答,也許很快,也許我們不一定能看到。但是,你們必然能夠看到,一定能看到!”
在熱烈的掌聲中,鄧穎超也上臺講話。她講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介紹了蘇聯兒童教育的實況,并勉勵孩子們要好好學習,“未來是屬于孩子們的”。
歡迎會結束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涌向周恩來和鄧穎超,請他們題詞留念。周恩來在孩子們的本子上都寫上同一句話:“一代勝似一代?!?/span>
周恩來和鄧穎超在育才學校的兩天時間里,觀看了音樂組、戲劇組的排練和演出,走遍了古圣寺的每個角落。他們在參觀中發現學校體育設施較差,回到重慶后,還專門托人給陶行知送去400元錢,特別指明是捐給學校添置體育運動器材之用。
這段時間,時任育才學??倓罩魅味∮液煌婆蓪iT照顧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生活,他后來回憶說:“周恩來同志不抽煙、不喝酒,連茶葉也不要。第一次做了六個菜一個湯,他嫌浪費了,要求和師生們同進食,說不要把他當作客人。馬侶賢(育才學校副校長)同志一再向他解釋說是陶先生交給他的任務,招待不好要挨批評的。周恩來同志無法,只好接受,但六個菜減為四個菜?!?/span>
因為周恩來是陶行知請來的客人,陶行知特地于9月29日致信馬侶賢:關于周恩來、鄧穎超諸先生來校參觀之一切費用,由我個人擔任,并開列了飯錢船資等具體費用。
延安送來的禮物:毛線衣
皖南事變后,育才學校日益受到國民黨當局的政治迫害和經濟封鎖,丁右涵描述了當時的情況:“由許世英主持的國民黨賑濟委員會每月給育才學校的經費補貼,停發了;常年給育才學校捐助的人,因為接到國民黨特務的恐嚇信,不敢再捐助了;陶先生外出,國民黨特務尾隨盯梢,即使肯捐助的人,也不敢見陶先生的面,怕惹上麻煩??傊?,育才學校的經費幾乎絕源,三百多位師生員工的生活瀕于絕境?!?/span>
面對艱難的困境,陶行知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山城募捐。一次,陶行知因勞累而生病,夫人吳樹琴問他:“你為辦育才,天天出去募捐,實在太辛苦了!為何不去延安?”陶行知回答:“我若一走,學校的師生都要遭殃,育才學??赡芎蜁郧f學校一樣,被蔣介石封閉,我非得在這里頂下去不可。為新中國培養人才,我吃點苦,何妨?”
當時,也有同鄉好友見他太過辛苦,勸他停辦,另想他法,繼續辦學無異于背著石頭游泳。他毅然答道:“我不是背著石頭游泳,而是背著愛人在嘉陵江中游泳,越游越有勁。要游過急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span>
艱難時刻,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時刻關注著育才學校,不但在經濟上,更在精神上給予有力支持。1942年正值生活教育社成立15周年之際,延安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徐特立、李維漢先后在會上講話,大力稱贊陶行知和他從事的教育事業。李維漢稱“陶行知先生和徐特立同志是中國新民主主義教育的兩面大旗”。會上決定出版《陶行知教育論文集》,這是中國共產黨當時出版的唯一一本個人教育論文集。1943年,周恩來托徐冰送給育才學校一套延安軍民齊開荒、大力開展生產自救的珍貴照片,還送給陶行知一件延安織制的灰色毛線衣,意在啟迪、鼓勵育才師生學習延安,走生產自救之路,以克服經濟上的困境。
陶行知收到照片和毛衣后深受鼓舞,積極動員帶領全校師生仿照延安開荒種地,生產自救。他組織了以育才黨組織負責人廖意林為首的50人墾荒隊伍,他們背著行李、工具到離學校不遠的澄江鎮馬家沱后山(當時稱光鐵坡)一帶開墾荒地30多畝,辦起了育才學校的第一個農場。育才師生不僅實現了生產自救,還把勞動所得匯給正在遭受水災的印度難民。后來,陶行知專門作了一首新詩《開荒歌》:
荒地五百畝,
英雄好戰場。
今征三十士,
有力共開荒。
種雜糧,養豬羊;
年成壞,救饑腸;
年成好,幸福無量。
小鳳凰,羽翼強,
飛去光鐵坡,
創造新家鄉。
在以后的日子里,陶行知一直把周恩來送的毛線衣藏在箱子里,作為永久的紀念。
四海同悲:
致陶行知家屬的慰問電文
抗戰勝利前后,陶行知積極投入到反對內戰、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的民主運動中。
1945年元旦,他在《新華日報》發表文章《迎接民主年》,興高采烈地歡頌民主新年最崇高,號召“拿出每一個人的血汗,培植民主的幼苗,掀起民主的洪潮,給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洗一個大大的民主澡”“在民主的世界中,共同為人類幸福而創造”。他還連續發表了政論文章《民主的兒童節》《民主》《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之普及》、詩歌《科學與民主結婚歌》《四萬萬五千萬人的大公司 四萬萬五千萬人做老板》《民之所好》《立即停止內戰》《民主進行曲》《向民主小姐求愛》《自由警報》等等。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陶行知幾次親聆教誨。毛澤東離渝時,陶行知又代表民盟中央前往機場歡送,并合影留念。
1946年4月,陶行知攜夫人離開了客居七年的重慶,前往南京、上海,并在南京梅園與周恩來暢談。在黨的支持和引導下,陶行知積極奔走在反內戰、爭和平,反獨裁、爭民主的第一線。在上海不到一百天的時間里,陶行知為和平民主事業發表了《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民主教育》《新中國之新教育》等近百篇演講,由此被國民黨特務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被列入暗殺黑名單,名列第三。
同年7月,民主人士李公樸、聞一多相繼被害,周恩來無比悲憤,夜不能寐。一天,周恩來專門派陳家康到陶行知住處,提醒他千萬注意安全,隨時要提防國民黨特務的無聲手槍。陶行知對此毫不畏懼,自稱“黑榜探花”,沉著表示“我等著第三槍”。7月16日育才校慶前夕,陶行知給全校師生寫了生前最后一封親筆信:
昨今兩天有兩方面的朋友向我報告不好的消息。如果消息確實,我會很快地結束我的生命。深信我的生命的結束,不會是育才和生活教育社之結束。我提議為民主死了一個,就要加緊感召一萬個來頂補,這樣死了一百個就是一百萬個人,死了一千個就有一千萬人。死了一萬個就有一萬萬人肯得為民主犧牲,而中華民族才活得下去。此地我們現在第一要事,是感召一萬位民主戰士來補償李公樸先生之不可補償之損失。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追悼。平時要以“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達者不戀”的精神培養學生和我自己。有事則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動”相勉勵。前幾天,女青年會在滬江大學約我演講《新中國之新教育》,我提出五項修養:一為博愛而學習,二為獨立而學習,三為民主而學習,四為和平而學習,五為科學創造而學習。這些也希望大家共勉并指教。
信中,陶行知為民主獻身的精神溢于言表,盡管自覺可能時日無多,但依然激勵育才全體師生和社會進步青年,為中國人民的幸福解放而努力奮斗。僅隔9天,陶行知就因勞累過度、營養不良,于7月25日晨在臨時寓居的上海愛棠路新村友人家突發腦溢血逝世,終年55歲。
周恩來、鄧穎超聞訊后立即驅車趕來。周恩來俯身握住陶行知尚有余溫的手,含著熱淚說:陶先生,放心去吧,你已經對得起民族、對得起人民。我們必定會爭取全面的、持久的和平和實現民主來告慰你。周恩來還抓住一旁田漢的手,沉痛地對大家說:“你們都得保重??!文化界的朋友們無論如何再犧牲不得了!”
這一天,周恩來因陶行知去世,推遲了與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和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會談。據當日《文匯報》記載:周氏因陶行知先生今晨在滬逝世,情緒不快。彼抵京后,即以電話通知馬帥及司徒大使,因精神不佳,今晚在家休息……
當天下午,周恩來向中共中央發去電報,詳細匯報陶行知去世的情況,稱:“陶先生確是死于勞累過度,健康過虧,刺激過深。這是中國人民又一次不可補償的損失。10年來,陶先生一直跟著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走,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薄凹偈固障壬R終能說話,我相信他必繼韜奮之后請求入黨?!?/span>
很快,延安傳來了由毛澤東、朱德署名的唁慰陶行知家屬的電文。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李維漢、廖承志也以中共中央代表團名義向陶行知家屬致唁電:
偉大人民教育家和民主戰友陶行知先生不幸逝世,實為中國人民大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的最大損失。相信陶先生之死,將振奮無數崇仰先生思想事業人格作風之男女,更加堅強起來,為人民大眾服務。特電致唁,并希節哀。
新聞界對此最早作出報道的,是中共中央南京局以民間形式所辦的《聯合晚報》,當天以《民主運動又一大損失,陶行知今午逝世,在友人家突患腦溢血》的大號醒目標題刊出。7月27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社論《繼承陶行知先生的精神》,表示“我們中國新興文化教育事業又失去了一個特出的導師,獨立和平民主運動又失去了一個堅強的先鋒戰士”。此后,在中共和民主人士的推動下,悼念陶行知活動與反內戰、爭民主運動相結合,進一步推動人民民主運動的發展。
編輯/楊洋